台灣企業對於「雲服務」最常見的幾個錯誤認知!

面對美國、日本、大陸、韓國等各國的激烈競爭,台灣企業應該要趕緊振作、加油,天佑台灣!

台灣素來稱霸全球的硬體產業已經開始出現強大的競爭對手(包括PC、NB、IC晶片、面板、手機等等),而軟體產業又還在起萌階段(手機/平板/WEB等SaaS服務,甚至連IaaS也算起步不久),大多數的企業甚至根本就沒想過該如何有效運用雲服務來增加競爭優勢,只一昧地聽信國內媒體、科技大廠提供的新聞來「了解」雲服務,然後只會去投資所謂的「雲端概念股」、「智慧手機概念股」等炒作上。

雖然也有許許多多新興的創業團隊已經開始在採用雲服務(如AWS、GAE、Heroku…等等),但在整體上仍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其次,由於新興的創業團隊往往不大,也因此在採用雲服務時很容易忽略到一些細節,甚至太早投入太多資金於雲服務上(這也是不太好的事,畢竟新創團隊資金善用是很重要的!)

為了感謝精誠資訊的朋友邀請,小弟特此整理這篇對台灣企業應該都很實用的分享(4/2當天會分享更多,由於是他們公司內部的教育訓練,所以不一定會對外開放名額):

 

自從2009年開始分享雲服務的心得之後,其實陸陸續續寫了很多相關的文章,也有許多企業直接按照文章中的建議去執行,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企業並不知道文章中適用的情境狀況為何,也因此造成不少認知及執行上的錯誤,所以在這裡要將之前的重點再做一次highlight,希望企業主們務必要撥冗詳閱:

 

而台灣企業對於「雲服務」最常見的幾個錯誤認知為:

  • 雲服務不就是像自有伺服器、Web Hosting一樣,自己的IT人員或程式開發人員學習一下就會了
  • 雲服務既然強調高可靠性、高承載性、高擴充性,那就不必聘請專業的架構師、顧問來做規劃了
  • 用了雲服務之後,就可以完全解決以往自有伺服器、VPS、Web Hosting遇到的問題
  • 用了雲服務之後,就不必擔心效能問題、備份問題、災難處理問題,因為雲服務業者會通通搞定
  • 用了雲服務之後,使用者的連線速度就可以比以往更快速、同時承載更多人
  • 用了雲服務之後,一定也要用CDN才能連各國連線的速度變快(包括大陸)
  • 有那麼多家雲服務業者可供選擇,只要比較價格上的差異及功能多寡就好了

其實上述的認知都只能說是部份OK,因為都得視實際的情況深入了解且加以規劃才可以對症下藥,尤其是像備援、效能、用戶端連線速度的問題更是要考慮到相當多的細節,例如在用戶端的連線速度就要考量:雲服務的可用頻寬/頻帶大小、用戶端所處的國家、使用的連線方式、頻寬的大小、訊號的強弱等等;又如效能的問題可能會是在:httpd的設定問題、middle ware的程式問題、cache問題、資料庫問題,包括Disk I/O、Memory、CPU的效能也都有可能會造成伺服器效能的瓶頸,光只是提昇等級、擴充記憶體或增加伺服器都有可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此外,全球目前較知名的IaaS、PaaS雲服務幾乎都無法直接互相相容,也就是無法直接進行移轉,就算可以也必須大費周章,所以在採用雲服務的一開始就必須要做好相關規劃及日後的移轉、擴展、備援考量,而不是只考量使用的成本價格而已!而且若是主要市場是在大陸時,那麼對於雲服務的提供廠商就更得仔細選擇!

當然,我並不是說台灣所有的企業都應該要採用雲服務(詳見企業如何選對適用的「雲端」),像是很多企業的網站只是用來提供一些公司基本資料的參考網頁或是連線需求根本不大的時候,其實都是不需要採用雲服務的!

 

自己的親身經驗與心得:

◎實體伺服器掛點

前陣子才碰到辦公室碩果僅存的重要伺服器掛點 (使用機架型IPC),算一算也服務五年半了,是真的有物盡其用了…

其實原本也是不打算再自建伺服器來使用,只是上面有太多太多的服務了: 內部網站、DNS、資料庫、DHCP…
最重要的還有傳真及NDS(網路偵測系統)
也都在上面啊…
所以不得已還是有實體的伺服器存在~

只是從灌系統、安裝特殊套件到資料整個還原上線共花了我兩個半小時,若是用AWS雲端, 保證30分鐘內還原、上線啊!!也不必擔心主機板壞、RAM不穩或是硬碟、Power掛點(除非用的是Blade Server,但還是有可能掛點)…
真的很高興自己現在會用雲服務!也因為有雲服務才敢提供像MobileCare手機保姆類似的SaaS服務~ XD

◎我們不承接第三方的外包案

感謝Amazon新加坡的朋友,還幫小弟介紹台灣的AWS案子(因為對方寫Email請Amazon幫忙),不過原來對方(B公司)不是自己要用AWS,而是其專案的客戶要用(說穿了就是小弟的同行,只是她們不熟AWS,所以寫Email詢問Amazon有否協助企業移至AWS的服務)~

所以小弟就婉拒了,也向Amazon的朋友解釋原因:

  1. 此專案無法成為在台灣的標竿案例 (朋友解釋早就有巴哈姆特等網站用AWS了)
  2. 我們不願意做B公司第三方的外包,希望也有能力直接面對使用AWS的客戶
  3. 我們服務模式是以長期合作為主(請參見Amazon雲端服務之常見問答),而不是以任務型的專案為主
    (客戶直接採用我們在AWS上準備好的Instance,以及相關的備援措施,也可包括異地的備援處理…)

並不是我們太過高傲,而是因為接任務型的專案、又是第三方的外包時,很容易會產生爭議,一旦有問題時都要外包的廠商負責,而賺第一手(賺最多)的卻是直接面對客戶的公司,這樣不是很不公平嗎?

當然,看在Amazon的朋友面子,我們還是有寫Email給對方中肯的建議(關於移轉時的重點),就把它分享給大家,也許會對大家有些幫助:

移轉至AWS比較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有:

  1. 了解每台伺服器的Loading (CPU, Memory, Disk Usage….),因為會影響到選用的EC2 Instance等級,當然和成本也有關係…
  2. 每台伺服器的運作環境及重要套件, 因為有些套件必須先行在EC2裡佈署好
  3. MySQL資料庫的移轉(或是可直接改用AWS的RDS服務),可以先用Amazon EC2弄另一台Slave DB,用它來和現有的Master DB連結,如此便可不必停機直接移轉至AWS了(因為Slave停機對Master不會有所影響),然後再把各伺服器的程式及檔案資料移至AWS上,最後再調整DNS的設定便可以完成整個移轉了
  4. 移至AWS後的設定及日後維護(資料備份、即時備援、災難復原處理等等)

此外,若是採用AWS雲服務時,也可適當地選購Reserved Instances來節省營運的成本(不過要確定Instance等級不會變動),像是以m1.small的等級,若是選Heavy Utilization Reserved Instances付費,一年可以省下50%左右的費用耶 XD XD XD

  • 例如一年原本要700美金, 現在只要335美金左右…
  • 若是三年原本要2100美金, 則只要642美金左右…

 

◎關於我個人的淺見

之前有聽過我演講的朋友們都會知道我常提的一件事:Cloud Service對Service Provider來說,就好像土地對建商的重要程度一樣!有了大片、便宜的土地,建商們就可以發揮創意蓋出富有創意或商機的建築物;而了解Cloud Service的重要、又懂得運用Cloud Service來做為營運基底的我們,就像有了大片、便宜土地的建商們一樣,只要有創意、有技術,就可以把它實現出來,真正投入到市場來提供服務給廣大的消費者(尤其在智慧手機爆紅的現在)。

個人的淺見是:「如何善用公有雲來增加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不需要只專注在打造、建置台灣的雲端平台!

因為即便台灣有了工研院的Cloud OS、中華電信的HiCloud、Acer併購的iGware(目前整合為Acer Cloud)、神通與Joyent合作的MiCloud…但終究在全球的雲服務廠商裡也只是其中一小部份,而且在雲服務的完整架構中還無法完全自己建置(尤其是在雲的軟體基礎上和對全球的網路頻寬基礎建設上)!

此外,目前全球的雲服務業者(包括Amazon的AWS、Google的GAE、Microsoft的Azure等)想要進軍中國大陸的市場時都一樣會嚐到大陸GFW的強大阻隔威力,台灣若真的有自己的雲服務就可以避免嗎?說真的,個人的看法是十分不樂觀(也就是一樣會被擋)!

最後再看看大陸最近動作頻頻、一直在到處推廣的阿里雲,以及盛大雲和CloudEx等當地的雲服務業者,我想應該就能知道目前台灣的做法實在是十分危險的方式!

當然,每個人的看法不同,這僅是小弟個人的淺見,個人認為趁著全球的三大產業勢力(原生種的網際網路廠商、IT廠商、電信廠商)都在搶爭雲服務平台大餅的時候,台灣的朋友們或許可以把焦點放在SaaS的構思及發展上,也許可以借力使力而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就像善用Android、iOS等智慧手機的平台來提供自己的App服務,而不要自己去辛苦建置一個自己的XX智慧手機OS平台,看看webOS的下場及BlackBerry目前的辛苦狀況...)

上以僅供各位先進參考,若有不妥或造成不悅之處還請多多見諒,因為實在為台灣的未來感到憂心啊!!!!

台灣,加油!大家一起加油!

5 thoughts on “台灣企業對於「雲服務」最常見的幾個錯誤認知!

  1. Cipper says:

    Very good article, I got the same feeling as yours. SaaS is the future cloud business in the future.

    Jack

  2. leo says:

    很棒的文章!!
    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 以台灣的資源來說, 的確是沒有太多本錢去從事各式各樣的研發
    不過, 在雲端運算領域只專注SaaS層, 會不會發生過度依賴特定廠商(例如AWS)的問題呢?所以我覺得並不是不要去做IaaS或PaaS這方面的產品, 而是由市場機制來決定. 我們作的Apple/Android App全世界有許多人喜歡, 那就繼續作
    我們如果可以搭配硬體來提供IaaS/PaaS solution, 也不要覺得風險高就捨棄
    重要的是在微笑曲線裡, 我們是否能夠掌握高附加價值的兩端?

    或許您的意思是希望政府能夠均衡地協助台灣雲端運算產業發展, 而不是只著重在特定領域吧 !

  3. webmaster says:

    Leo您好:
    您提到會不會發生過度依賴特定廠商這個問題實在很棒!
    事實上當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是得決定是否要自建私有雲或依賴特定雲服務,
    而這就得視各個企業主自己的想法來決定,
    並沒有所謂的絕對好或不好!

    至於我提到的觀點是比較適合大多數的台灣中小企業,
    台灣要有能力及資源搞IaaS或PaaS服務的企業一定得是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才行,
    而且得有相當豐沛的資源(包括人才及銀彈)!
    以您提到的市場機制來決定這個觀點來看的話,
    在台灣光是想用SaaS養活一家公司就不甚容易了(市場比提供IaaS、PaaS的要大很多),
    更何況想用IaaS、PaaS來養活一家公司?
    (國外真的有用IaaS、PaaS賺到錢的應該也只有AWS和heroku,Salesforce最早也是因為自己的SaaS服務才做起來的)

    就像台灣現在空屋率越來越高,但建設公司和政府還在不斷搞都更、蓋新大樓,
    最終都是被拿來炒作而已...
    所以小弟個人的觀點是先把SaaS做起來,然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要自己深耕IaaS或PaaS,也就是當提供SaaS的企業變多、變好時,那麼IaaS和PaaS也才會跟著繁榮起來!

    您可以看看現在國內的hicloud、工研院的Cloud OS等IaaS服務都在不斷找相關配合的SaaS服務來進駐(就像空大樓是不會吸引人來消費,必須招商形成一個商圈才能吸引人來消費一樣),因此個人才會覺得台灣的企業較適合SaaS的發展模式!

    很高興能有您這樣不同的聲音出現,台灣需要您我這樣的新血勇於發聲,才有機會激盪出更多的想法,也才能讓台灣傳統企業願意開始真正去了解「雲服務」!!

    謝謝您!
    Ken 🙂

  4. Pingback: 真心話系列:台灣企業/新創團隊該如何善用雲服務? « 優福網資訊有限公司

Comments are closed.

error: 歡迎與我們聯絡~